畢業年份 | 姓名 | 論文題目 | 指導教師 |
2019 | 宋丹 | 構建家庭生態系統: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| 童輝杰 |
2019 | 王中會 | 正念冥想訓練改善大學生焦慮的心理及腦神經機制 | 童輝杰 |
2019 | 查德華 | 英語成功者學習策略:質性與量化混合研究 | 劉電芝 |
2019 | 馮霞 | 認知靈活性和概率領域知識水平對概率線索規則學習的作用 | 馮成志 |
2019 | 朱傳林 | 情緒啟動與情緒調節影響策略執行的認知機制 | 劉電芝 |
2019 | 高慧 |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研究 | 趙蒙成 |
2019 | 王彬 | 大學文科教師科研生產率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 | 崔玉平 |
2019 | 張衛民 | 美國高??鐚W科創業教育研究——基于考夫曼校園計劃18所高校樣本的分析 | 母小勇 |
2019 | 李鳳瑋 | 范海斯大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| 周川 |
2019 | 毛華配 | 道家忘我的心理機制及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| 童輝杰 |
2019 | 曹文雯 | 大學生語音可信度及其認知加工特點 | 吳繼霞 |
2019 | 冷潔 | 大學生誠信的具身研究視角:誠信隱喻結構表征及其心理現實性 | 吳繼霞 |
2019 | 張楊 | 高校教師薪酬水平的差異及其效應研究 | 崔玉平 |
2019 | 楊志卿 | 中國地方大學與城市互動發展研究 | 母小勇 |
2019 | 徐悅 | 大學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及其對建議尋求/采納的影響 | 段錦云 |
2018 | PRASCHAN KEVIN CHARLES | 高等學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語境與交際能力培養研究:密蘇里州立大學法語教學項目案例分析 | 許慶豫 |
2018 | 殷明 | 認知負荷對于策略運用的影響 | 劉電芝 |
2018 | 濮筠 | 我國經濟轉型期高等職業教育投資的現狀與發展研究 | 崔玉平 |
2018 | 楊帆 | 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研究 | 許慶豫 |
2018 | 張劍心 | 意識敏感性的穩定性研究 | 劉電芝 |
2018 | 陳艾睿 | 大學生視覺注意振蕩的神經機制——對“注意眨眼聚光燈”理論的發展 | 張明 |
2018 | 疏德明 | 大學生創業勝任力、創業意向及創業教育的現狀與關系 | 馮成志 |
2018 | 劉紅 | 地方應用型大學課程建設研究 | 母小勇 |
2018 | 孔曉明 | 中國近代高校訓育訓導制的演進及其時代特征 | 周川 |
2018 | 張琦英 | 高職院?;旌纤兄妻k學的研究--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 | 母小勇 |
2017 | 趙郝銳 | 大學生心理適應:原生家庭的影響效應 | 童輝杰 |
2017 | 黃成毅 | 父母婚姻關系對大學生心理適應的影響:基于不同群體的比較 | 童輝杰 |
2017 | 王瑜 | 50年代院系調整對江蘇高等教育的影響 | 周川 |
2017 | 孫冀寧 | 支持批判性思維發展的大學混合學習模式建構及其實證研究 | 母小勇 |
2017 | 王小婷 | 高校對區域經濟增長綜合貢獻的量化研究 | 崔玉平 |
2017 | 柴江 | 我國高等教育收費現狀與效應研究 | 許慶豫 |
2017 | 王會亭 | 基于具身認知的教師培訓研究 | 趙蒙成 |
2017 | 朱蘇 | 企業員工職場學習動機研究及其對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啟示 | 趙蒙成 |
2016 | 宋東清 | 大學生生態化學習策略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| 劉電芝 |
2016 | 楊習超 | 近代中國教會大學中籍校長角色沖突研究 | 周川 |
2016 | 喬浩風 | 中國近代大學研究院所的發展及其職能研究 | 周川 |
2016 | 劉標 | 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與影響因素研究 | 許慶豫 |
2016 | 顧志勇 | 高校發展戰略視域下的教師隊伍建設成本管理研究 | 崔玉平 |
2016 | 王洪法 | 高等教育的危機與消解:知識發展的視角 | 許慶豫 |
2016 | 俞冰 | 高校公民身份教育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 | 許慶豫 |
2016 | 阮孟全 | 越南大學教師評價的研究 | 許慶豫 |
2015 | 畢新 | 認知控制加工中的具身效應研究 | 劉電芝 |
2015 | 秦安蘭 | 信任修復策略與調節因素對修復效果的影響 | 吳繼霞 |
2015 | 馬小蕓 | 日本音樂高等教育發展研究 | 許慶豫 |
2015 | 孫衛華 | 洪堡國家觀中的“完人”教育思想與高等教育實踐 | 許慶豫 |
2015 | 夏焰 | 中國高等教育投入產出的空間組織研究 | 崔玉平 |
2015 | 劉軒 | 大學生村官工作適應研究 | 童輝杰 |
2015 | 楊海波 | 內隱序列學習中意識知識和無意識知識的測量 | 劉電芝 |
2015 | 黃頎 | 大學生內隱序列學習與中央執行功能的關系 | 劉電芝 |
2015 | 劉禮艷 | 流動兒童外顯/內隱心理韌性與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 | 劉電芝 |
2015 | 張立娟 | 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| 周川 |
2015 | 劉海濤 |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| 周川 |
2015 | 阮光興 | 越南高校漢語教學現狀調查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張兄武 | 高校文科本科專業應用性研究 | 許慶豫 |
2014 | 劉江岳 | 專業化:中學教師職前教育研究 | 許慶豫 |
2014 | 王平 | 大學生心理韌性發展過程及干預研究 | 劉電芝 |
2014 | 劉恩允 | 治理理論視域下的我國大學院系治理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付亦寧 | 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吳榮先 | 性別刻板印象的聯想機制 | 劉電芝 |
2014 | 朱玉芳 | 生命哲學視閾中的中學教師專業化研究 | 母小勇 |
2014 | 韋劍劍 | 本科教學評價的后現代反思 | 母小勇 |
2014 | 夏駿 | 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與近現代國學高等教育 | 周川 |
2013 | 李金航 | 中國近代大學教科書發展歷程研究 | 周川 |
2013 | 李朝陽 | 高校學生社團現狀研究 | 許慶豫 |
2013 | 賈鳳芹 | 大學生性別偏見內隱與外顯雙系統解析及干預成效研究 | 劉電芝 |
2013 | 謝竹艷 | 中國近代基督教大學外籍校長辦學活動研究(1892-1947) | 周川 |
2013 | 張潤來 | 大學生人工語法學習中的漸進意識研究 | 劉電芝 |
2013 | 謝冉 | 哲學人類學視野下的大學課程研究 | 母小勇 |
2013 | 肖建 | 知識觀與中西早期高等教育發展研究 | 母小勇 |
2012 | 朱躍 | 鄭辟疆高等蠶桑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 | 周川 |
2012 | 顧月華 | “高考狀元”與精英教育研究——以蘇州市近三十年“高考狀元”為個案 | 周川 |
2012 | 李利 | 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 | 許慶豫 |
2012 | 孫崇勇 | 多媒體學習中認知負荷的測量及應用 | 劉電芝 |
2012 | 田曉明 | 反思與超越: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肖衛兵 | 中國近代國立大學校長的結構及其角色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徐繼寧 | 英國傳統大學與工業關系發展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黃會欣 | 內隱學習:注意、目標、情緒與年齡的影響 | 劉電芝 |
2011 | 彭文波 | 教師學習策略及其對專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| 劉電芝 |
2011 | 林木村 | 臺灣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變革與發展─以臺中教育大學、銘傳大學的轉型蛻變為例 | 周川 |
2011 | 吳鐵鈞 | 大學生團隊學習:模型建構與團隊效能 | 劉電芝 |
2011 | 楊雅婕 | 大學畢業生職業心理適應整合測驗方案研究 | 童輝杰 |